刘颖代表:
您在市五届人大审议市政府工作报告所提“在就业培训方面,加大专汽、应急装备、无人机、新能源新材料、人工智能等方面产业工人的培训力度,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”的建议已收悉,经研究,现回复如下:
一、主要工作
一是坚持柔性引才,增添发展动能。围绕专用汽车、安全应急、生命健康等特色优势产业,瞄准高层次、急需紧缺人才,全方位“招才引智”。累计引进来随服务省级“科技副总”36人次,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30个,促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81项,为企业引进人才102名,达成项目合作协议58个,合同金额总计3583万元。联合市人社局等单位开展“才智相‘随’”武汉、兰州、西宁、昆明等地重点高校招才引智活动,组织程力集团、齐星集团等近二十家工业企业积极参与,达成引才意向20余人次。
二是聚焦产业特色,深化本土育才。积极开展培训活动,联合随州武汉理工大学工业研究院等,邀请专家开展“专用车结构分析”“优化高价值专利发掘分析”等讲座16场次,开展实习实训130余人次。扎实开展人才项目,落实工信部制造业人才支持计划,我市入选工信部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计划1人、“楚天英才计划・创新型企业家”培养对象2人。
三是围绕产业赋能,开展人才服务。宣传落实《随州市“炎帝人才卡”实施办法(试行)》等政策,摸排“炎帝人才卡”申领对象,共收集“金卡”申请对象信息49条,“银卡”申请对象信息100条。组织政企双月恳谈会活动,邀请专汽应急领域企业家代表探讨产业发展现状,收集困难问题20余项,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参加恳谈活动,为企业家加油鼓劲,切实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。组织企业人才参加第九届“创客中国”大赛湖北省决赛,茂盛生物荣获优秀奖。联合市人社局等部门组织第六届“中国创翼”创业创新大赛随州市选拔赛。
二、下一步工作思路
一是继续实施柔性引才。受限于我市区位、经济实力等因素,招引高层次人才常驻随州任职可能性较低,实施“柔性引才”势在必行。从现实实践来看,我市部分企业采取在武汉等地建设研发中心、聘请客座兼职专家、建设酒店式人才宿舍等方式柔性引才,取得较好效果。省级“科技副总”项目实施三年来,为我市企业产学研合作、科技成果转化、技术诊断咨询等方面提供了有效途径。下一步,我们将聚焦随州特色产业,以“不求所有、但求所用”用人理念,对接好“科技副总”服务中小微企业活动,灵活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,继续推进市校合作,开展大学生实习实训活动,为我市产业发展引聚高端人才。
二是培育本土企业家人才。我市工业企业产业特色鲜明,集聚度较高,但产业层次相对较低,相比武汉等先发地区还存在较大差距,产业整体升级转型刻不容缓,需要更多视野开阔、思想开放、具有一定形势判断和专业素养的企业“掌舵人”。目前,我市已有相当数量冲劲足、干劲大、接受新事物快的“企二代”、年轻企业家走上管理舞台。下一步,我们将针对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实际,重点围绕新能源、新材料等产业发展需求,组织企业家、高级管理人才和相关部门、金融机构负责人到先进制造业企业考察学习,到高等院校参加专题培训,参加全省企业家培育活动。
三是继续做好企业家人才日常联系、信息统计、关怀等工作。